從「視覺」 開始

本文所討論的‘原始思維’﹐就是指遠古人類在原始的物質條件下生活所發展出的思維模式﹐這裡的原始物質條件是指在人類還沒有產生文字﹐或者任何具備文字功能性的表記形式之前的社會環境﹐也就是人類的思維能力還沒有受到文字或表記符號的影響﹐在大腦中的概念載體隻有聽覺的口語語言與視覺的圖像﹐人類之間的溝通方式隻能通過口語語言﹑身體動作和繪畫的圖畫與圖案(可以視之為獨立的符號但沒有語言的功能性)來完成。

因此﹐在這個時期所能形成的思維模式﹐就隻有‘視覺思維’與‘聽覺思維’兩種﹐但是本書已經對視覺與聽覺之間的功能差異作過詳細的論述。我們都應該同意﹐對人類的正常生活來說﹐‘視覺’功能要遠遠比‘聽覺’功能來得重要。因為在日常作出的與行動有關的決定中﹐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之上是通過視覺來完成的﹐聽覺的使用范圍基本上隻限於言語交談與聆聽信息﹐但這並非一種身體行為﹐而身體行動則完全需要依賴視覺的輔助。至於溝通方面﹐視覺完全可以通過特殊的形式來代替聽覺﹐手語可以取代口語﹐看文字與圖像可以代替聆聽所得的信息。總之﹐一個失聰人士的行動范圍與能力跟一個正常人基本無異﹐不過失明對人就會造成了巨大的行動不便。可見﹐對人類的生活來說﹐視覺能力在大腦提供的功能與使用的機會方面﹐遠遠超過聽覺能力﹐因此伴隨視覺功能而發展出的‘視覺思維’也要比從聽覺功能發展出的‘聽覺思維’要強。前者的思維模式正如相對應的視覺器官為人類的主要感覺器官一樣﹐成為了主要的思維模式﹐它在思維操作和判斷上的重要性超越了后者的‘聽覺思維’模式。

所以對人類而言﹐‘視覺思維’是人類最原始的思維模式﹐這種‘原始性’所指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指在原始文明下的人類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適用於一切的遠古社會或者現存的原始文明社會﹐它是東西方思維模式產生與定型前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通過人類文化的繼承﹐也滲入到現代的人類社會中﹐不過因為‘象化思維’發展自視覺取意的漢字模式﹐所以‘象化思維’從根本上成為了‘視覺思維’的延伸與升華。但是﹐西方的‘量化思維’卻是從‘聽覺思維’而來﹐基於完全的表音字母系統把這種原始的次級思維模式發展成為主要的模式。不過﹐‘原始思維’模式還是人類形成各種文明社會之前的普遍思維模式﹐一種人類原始社會的共同現象。另一方面﹐針對人類個體的成長歷程﹐‘視覺器官’畢竟是我們日常生活所依賴的主要工具。因此﹐‘視覺思維’也在不自覺間形成﹐如果后天學習所得或者受周圍環境影響而來的思維模式﹐例如‘量化思維’或者‘演繹邏輯’沒有在大腦中發展成形﹐又或者個體在主觀意志下沒有調用這種后天的思維操作﹐在這種情況下﹐這種‘視覺思維’模式的行為現象也就可以反映在各種不同的社會中﹐這種社會現象也可以直接從本身的原始文化那裡繼承過來。例如不論東方社會都可以找到各自的‘迷信’行為﹐對‘數字’的迷信或使用工具作‘佔卜’等。所以﹐在第二個方面所講的‘原始性’指的是大腦中最深層的思維模式﹐這種深層思維對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都適用﹐它在大腦中往往藏而不用的原因﹐隻是個體在后天形成的思維模式對它作抑制所造成。

筆者把本文安排在第二篇的最后部份﹐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原始思維’隻是東西方主要思維模式的前期模式﹐它對人類的文明演進沒有構成重要影響﹐不過也可以用作說明思維與行為兩者的因果關系﹐以及解釋一些人類的共同行為與現象﹐如‘巫術’。為了更好的說明問題﹐筆者需要通過‘象化符號系統’的幫助﹐所以讀者在閱讀本文之前﹐最好能夠對‘象化符號系統’有所了解﹐其中包括‘象化概念’的各種性質﹐因為我們可以從視覺思維的使用方式中﹐發現‘象化邏輯’的存在﹐這也就告訴我們﹐‘象化邏輯’其實在‘視覺思維’那裡已經出現。‘象化思維’的形成關鍵隻在於漢字通過其外形作概念的指示方式﹐把‘概念’作進一步的‘象化’(每一個漢字都可視之為一個‘象化概念’)﹐而不僅僅是視覺的‘圖像化’。當漢字一旦成為主要的思維工具﹐也就完全鞏固了‘視覺思維’在大腦中思維操作的地位﹐最后發展定形為主要的模式—‘象化思維’。所以﹐‘象化符號系統’就能夠對‘原始思維’和‘巫術’的思維過程作准確具體的解釋。為了讓讀者在閱讀本文前﹐已具備對‘象化符號系統’ 的足夠認識﹐所以本文也就有放在最后的必要了。

現在﹐首先讓我們看一下‘原始思維’的思維基礎﹐也就是‘視覺思維’。使用視覺功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判斷對象﹐筆者再次以‘香蕉’ 為例﹐說明一下大腦是如何判斷對象的。當眼前出現一個‘物體’﹐在確認這體件是‘香蕉’前﹐我們首先要見過香蕉﹐大腦對‘香蕉’這個概念的認識是建立在記憶中‘香蕉’的圖像上﹐當我們見到一個‘物體’時﹐大腦就自然調出記憶中的圖像並同時對‘物體’作類比操作﹐最后發現記憶中‘香蕉’的圖像與眼前的‘物體’在外形特征(屬性)方面﹐兩者存在著共同點﹐因為比較的是特征/屬性﹐所以判斷的標准在特征上﹐例如是彎的外形﹐而非‘量化’的長短角度。當兩者的相似度達到一定的標准后﹐大腦就認為兩者在屬性上相似﹐存在著‘互屬性’(‘象化概念’的術語)。於是﹐大腦就把‘物體’等同於‘香蕉’﹐判斷眼前‘物體’就是‘香蕉’。可見﹐對大腦來說﹐兩者在視覺上存在‘互屬性’就等同於兩者互相‘等價’的關系﹐以‘象化符號系統’所作的說明如下﹕

使用‘象化符號系統’來說明思維操作的好處﹐從以上例子中可以盡見了。因為從直覺經驗中﹐我們很肯定大腦根據‘互屬性’原則確認‘物體’為‘香蕉’﹐正如以上的說明過程。所以﹐我們也可以確定以上的思維操作反映了大腦的實際思維過程﹐也說明‘視覺思維’同樣使用‘象化邏輯’的‘互屬性’與‘包容/遞進性’原則進行分析。因為‘象化概念’的‘代表性’從‘互屬性’演變而來﹐隻是‘互屬性’的另一種表達形式。所以﹐本文以下的部份將使用‘象化概念’的‘互屬性’﹑‘包容/遞進性’﹑‘代表性’和‘取象類比’操作作為‘象化符號系統’的內容﹐對‘原始思維’﹑迷信現象與‘巫術’行為作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