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象化思维’的弈棋

‘围棋’这一种中国人发明的棋类﹐被列为古代文人必须具备的修养之一﹐它就是‘琴﹑棋﹑书﹑画’ 里的‘棋’ 。可能大家会误会其中的‘棋’ 是指‘中国象棋’ ﹐其实不是。因为在古代﹐所有知识分子﹐也就是士大夫阶层都视围棋作为陶冶性情的必修科。其实﹐围棋就如同其它的书和画一样不仅是‘象化思维’ 的产物﹐围棋对弈更是一种‘象化思维’ 的思维训练过程。围棋以其对弈规则和形式而论﹐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对弈游戏。

围棋的‘棋子’ 是双方各执的‘黑子’ 或‘白子’﹐每一只子没有与别不同的功能﹐它们在规则上是完全一样的﹐没有象象棋 一样﹐每一只棋有自己的作用和走法。围棋的每一只子只能放在棋盘上﹐而不可以移动。在棋盘上有纵横十九条线组成的三百六十一个点﹐在上面也没有区域限制﹐可以任意放子 ﹐这样就令到棋盘上的局势出现了一定的复杂程度(黑白棋只有8×8=64个格)﹐而且吃棋的规则就再简单不过﹐只要围起来就能把对方‘吃掉’ ﹐而且围起来的形状和面积是完全自由的﹐在这方面要比五字棋只能以五字作直线连的形式﹐就更加自由。因此﹐围棋在规则和形式上都是唯一的﹐而且它简单而无限制的规则﹐就给予了棋手极大的发挥空间﹐同时棋盘上的黑白走势也就更加变化莫测。这就是围棋的魅力﹐也就是为什么东方人为其心醉的原因。

说围棋是‘象化思维’ 的游戏﹐因为只有‘象化思维’ 的人才可能发明这种棋类游戏﹐也只有‘象化思维’ 的人才能够发挥‘象化思维’ 模式﹐在棋盘上找到对弈成败的奥妙。其实﹐整个围棋盘就是一个‘图像’ ﹐棋盘上的‘黑白’ 子就是大脑处理‘图像’ 的点状信息﹐这就吻合了‘象化思维’ 的‘象化性’ ﹐还有每一只黑白子虽然只占棋盘上一点的位置﹐但它在整个棋局上的走势上却影响深远。中国有句古话﹐‘一子之错﹑满盘皆落索’ ﹐句子语意中的遗憾﹐就正好说明了黑白子 ﹐其形虽小﹐但对局势影响深远。因此﹐每一只子在‘象化思维’ 中都是一个‘象化量’ ﹐其中的‘象化信息’ 就是‘控制性’ —一种只具有属性的信息。

围棋是棋类游戏中依赖最小量游戏规则的对弈方式﹐游戏规则是一些具有规条性的‘量化量’ 和‘逻辑量化点’﹐这自然是‘象化思维’ 所不甚善长和不倾向的产物﹐而且双方所持的‘黑白棋子’ 完全没有固定的‘杀伤力’ ﹐就是没有如同象棋(包括国际象棋) 一样﹐规定了每一只棋子的走法﹐吃子的方式﹐(在国际象棋中还有如兵到对方底线后可变其它子﹐以及‘车王易位’等较复杂的规则) 。这些在其它棋类中﹐棋子受规则规范的‘杀伤力’ 在围棋中是完全不存在的﹐前者的‘杀伤力’可以算是‘可量化’ 的力量 。但在围棋里﹐黑白棋的‘杀伤力’ 只是一种属性﹐而且一定是配合全局才能了解的‘控制属性’ ﹐这种‘控制性’ 就是在棋子对从局部的上下左右范围乃至全盘局面上的控制力﹐其中包含了棋手放在这一子上的所有心思﹐每一子对本局‘控制性’的高低﹐是很难用‘量化’ 的方式表示﹐它的‘控制性’ 对有经验的棋手来说只可以‘感受’得到﹐而所有这一子对现在和将来棋局的影响﹐或者显着的‘杀伤力’可能要等到局终时才能够完全的反映出来。可见这一棋子‘象化量’ 中携带了大量有关‘控制性’ 的战略信息﹐而且棋手是凭着自己的弈棋经验而下的一子﹐在大脑中的思维模式调用了‘象化思维’ 背后的‘取象’ 方式﹐就好象我们通过视觉来接收外界信息﹐对外部对象的判断和确认﹐都是在无意识之下进行的一样﹐棋手也不需要在完全意识到有关这一步的具体意图后才下这一子。因为棋局将来的走势﹐在这361个点的棋盘上是很难预测的﹐只有凭着‘经验’ 而行就可以。因此﹐在棋盘上每一只棋子后面的‘意图’ —‘控制性’都对棋手显意识呈模糊状态﹐而且含有大量有关‘控制性’的战略信息﹐这些信息特征与‘象化信息’ 完全吻合﹐所以‘棋子’ 就成为了‘象化思维’ 中绝佳的‘取象’素材﹐‘棋子’ 就是一个‘象化量’ ﹐就如同棋盘上的棋局也是一个‘象化量’ 一样。围棋的出现就是‘象化思维’的发明﹐同时以围棋对弈的方式反过来就是对‘象化思维’本身的训练。以下﹐笔者通过图例来说明一下围棋的‘象化性’ ﹕

以下三个开局(局部)方式﹐都是棋手惯用的形式﹐它们看上去没有太大的分别﹐但是对局部棋局在‘控制性’方面就各有不同。在以下的三个棋局中﹐这种‘象化信息’ —控制性告诉我们﹐黑子对棋盘左下角存在着‘控制性’﹐以‘象化逻辑’ 的方式﹐把棋子放到这个位置﹐这个棋子就带有了这个位置的属性﹐也就是对位置有一定的‘控制性’ ﹐如果再放另外一只就可以进一步加强这种‘控制性’ ﹐也引出各有不同且具有微妙变化的‘控制性’﹐这对将来全局走势也存在着不一样的影响。以上三个棋局正如棋局下的汉字一样﹐每一个汉字虽表达着相同的语意信息﹐但其外观风格就各有不同﹐如果这是手写字的话﹐就可以类比出书写者的个人性格等信息﹐对于测字算命术来说﹐从手写汉字中甚至还可以类比出其人的过往经历与将来的命运。可见﹐棋局上的棋子分布就被‘取象’为一个‘象化量’﹐其中充满了类比的思维空间﹐类比所得的信息就是‘控制性’﹐正如汉字需要‘象化思维’ 的解读一样﹐‘控制性’也只在‘象化思维’中活动。

说到进攻的一方又如何应对的呢﹖围棋的棋子不像象棋一样可以单子吃棋﹐它只有与其它战友棋子合作﹐才能把对方围起然后吃掉。因为围棋是‘象化思维’ 的对弈产物﹐而棋子的力量来自‘象化信息’ —控制性﹐所以棋手之间的撕杀较量是以‘控制性’ 作对比﹐而非‘短兵相接’ 式的‘血刃交锋’ 。以下的几个棋局就反映出这种‘远距离’ 式的‘控制性’ 较量﹐进攻的一方总不会马上与敌方近身接触﹐把它们围上吃掉﹐相反只会在棋盘上布下棋子﹐抢占地域上‘控制性’以增强已方的控制力。至于这‘控制性’ 的‘量化’程度有多少﹐如同象棋中以吃多少的‘车马炮’来论成败﹐这就不是‘象化思维’ 在围棋对弈中的重点了。



肩冲



这就是围棋的‘象化性’ ﹐总的来说﹐整个棋盘上的棋局就是一个总的‘象化量’ ﹐而每一只的棋子都是一个较小的‘象化量’ ﹐其中的‘象化信息’ 就是‘控制性’ 。在围棋里可‘量化’的游戏规则﹐如走法与吃法都已减到最低的程度﹐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规则﹐但是整个对弈的方式应以‘象化思维’作为操作模式﹐其中主要是‘取象类比’的思维操作﹐‘取象’棋盘上的黑白子分布﹐然后类比出其中的‘控制性’ ﹐而下棋子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棋局上我方的‘控制性’。可见﹐围棋完全具备了‘象化思维’ 的所有元素与特性﹐而综观世界上各种棋类游戏﹐只有‘围棋’ 是这样独一无二的。所以难怪‘琴棋书画’ 中的‘围棋’﹐能够成为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必修课目﹐因为围棋如同其文史哲学﹑书画一样﹐都是‘象化思维’ 的训练方式。‘象化思维’模式产生了围棋﹐以围棋反过来巩固‘象化思维’模式﹐这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在此顺便一提﹐中国人发明的‘五子棋(或称‘五子连’) 可以算是一种简化的围棋﹐它也像围棋一样只有最简单不过的规则﹐但因为对‘先手’没有定下‘走法’ 上的限制﹐所以‘先手’者将会必胜﹐所以中国人到后来也完全冷落和遗弃了这种游戏。但是日本人对‘先手’ 设有‘禁手’ ﹐也就是‘先手’者禁止以‘三三’﹑‘四四’ 与‘长连’ 的方式制胜﹐而‘后手’则全无‘禁手’ ﹐也就是完全没有取胜上的限制。这样﹐日本人就把本来的‘中华国粹’发扬起来﹐甚至成为了国际性的棋类游戏。从此﹐我们也明白到﹐‘象化思维’不太善长通过‘逻辑量化点(规则) ’这种‘量化’ 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围棋的奥妙则不同, 它完全适合‘象化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