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法了解西方语言
在上一篇裡﹐我們已經了解過西方文字(位於歐洲上的‘印-歐’屈折語﹐在本書中定義並簡稱為‘西方語言’ 或‘西方文字’)的發展過程﹐現在我們對有關‘印-歐語系’中字母表記系統的發展與形成過程也有所認識了。自從這一套‘希臘-拉丁’ 字母系統以‘完全表音 ’的方式定形后﹐歐洲各民族和語言都相繼採用了這一套的表記方式﹐除了在長時間的使用中增減過一些字母數量﹐這樣令到字母系統更能簡單准確地表記本國語言的音素之外﹐基本上西方文字的表記方式就是這樣成形了。之后有關語言的發展方向﹐就主要集中在句子語法﹑單詞的不同拼寫這些方面。因此﹐要了解作為西方思維工具的語言發展﹐來到這一階段后﹐我們就要把目標放在對西方語言語法的認識上﹐這樣我們才能繼續追溯西方思維模式的形成過程。
為了認識西方的語法發展﹐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西方世界中幾個主要的語言。因為西方的世界不同於東方﹐她們在宗教﹑政治﹑文化﹑軍事和經濟上都存在著很大的互動性。從字母的發展可以知道﹐歐洲字母源至古希臘﹐之后經過意大利半島上的羅馬人改良為拉丁字母后﹐再假手羅馬帝國的軍事﹑政治﹑宗教和文化擴張而傳遍了歐洲大部份的地區。就語言在英倫列島的發展而言﹐英格蘭曾遭受到羅馬帝國的人侵﹐兩次來自歐洲大陸的日耳曼人的侵擾以及從而引來的人口遷入﹐還有最后一次來自法國的諾曼底人對英格蘭的統治﹐在這段漫長的歷史中﹐這些以不同方式來這裡定居的歐洲大陸人﹐就是這樣對英倫列島的語言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所以﹐從遠古到現在﹐整個歐洲都處在不同層面的互動中﹐整個西方都在互相的影響和學習交流﹐同時也在不斷地改變自已和對方。
因此﹐要了解西方的語言(指‘印-歐’ 屈折語)發展﹐我們就需要以語法內容的發展為線索﹐沿著語法這一條發展路線摸索下去﹐看一看西方語言的整體發展﹐這樣我們才能夠明白到﹐今天我們所熟悉的‘英語’ 其實得益自歷史演變的客觀事實﹐另外法﹑德﹑俄﹑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的語言也沿著共同的方向發展﹐這些語言所保留的語法特色﹐能夠讓我們看到了很多有關語言發展中的蛛絲馬跡 。語言作為思維的工具﹐這工具也要經過上千年的文明演進才慢慢的得到改良。最后也以語言的演進模式發展出現代的數學符號﹐這就是人類思維工具的真正突破了。
為此﹐我們就從西方文字的源頭開始認識西方語法的發展吧﹐這個源頭也就是語法發展的開始﹐來自‘完全表音’ 字母系統的始創者—古希臘﹐然后到羅馬(拉丁字母) 的拉丁文﹐之后再認識一下英﹑法﹑德﹑西班牙和俄語的語法內容。在這裡﹐筆者將會較詳細地介紹英語的演變歷史來作為歐洲語言發展的例子。因為英語在歐洲語言中是一種改變最突出的語言﹐她的語言演革可以視之為西方語言的代表作﹐英語的發展其實就是西方語言發展的縮影。如果明白英語的發展過程﹐我們也就能夠明白到西方語言發展的綱要。除此之外﹐因為英語中帶有很多的日耳曼語和法語的語法成份﹐這也是歐洲政治﹑文化與人口互動的結果﹐從英語這位語法的‘先行者’ 那裡﹐讓我們看到屈折語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本書並不是一本講解歐洲語言的專業書﹐所以筆者不能花上過多的篇幅在這方面﹐但是英語卻象是顯微鏡下的樣本﹐讓我們通過英語了解到整個‘印-歐’屈折語的發展。所以﹐筆者覺得有需要以英語為例作一些更深入的說明。在歐洲大陸方面﹐筆者挑選法語作為例子﹐因為法國對西方文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西班牙語代替意大利語作為例子﹐這是因為考慮到使用西班牙語的語言人口僅次於英語的使用人數﹐加上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之間存在著很多的共同性﹐兩者之間的差別不會多於漢語方言之間的差異﹐而且兩者同樣都是羅馬拉丁語的嫡系繼承者(德語與拉丁語系的法﹑西和意大利語不一樣﹐屬於遠親關系)。作為日耳曼人的民族語言﹐在歷史上日耳曼人所處地理位置並不是傳統的歐洲心臟地區﹐再者日耳曼民族在政治上處於長期的不統一狀態﹐這種情況令到德語如同拉丁語一樣保留了很多在語法方面的古老形式﹐但德國人在哲學和科學領域上具有不可輕視的貢獻﹐而且在近代和現代史上都創造了偉大的科學與工業成就﹐政治歷史更是叱咤風雲。俄語如同德語一樣因為所處地理位置的偏遠﹐而令到語言上的變革沒有像英語和法語一樣的迅速﹐因此我們就有機會從中看到很多同樣發生在德語身上的情況﹐這種情況就是保留了更多的舊式語法。現在﹐我們通過以下的圖表﹐簡單而握要的了解一下以上幾種語言之間的影響關系和語法方面的差異程度(線段表示關系連結)﹕

因此﹐我們將會通過以上幾種語言(除了意大利語)作為例子﹐講解一下西方語言語法的演進﹐從而指出西方思維模式的形成背景。但是﹐讀者可能會認為﹐如果要了解這麼多語法的話﹐閱讀以下來的部份可能需要費很多時間﹐而且並非所有的讀者﹐都會對語法有興趣的﹐語法聽上去已覺有點復雜了﹐或者當聽到外語語法這些字眼時﹐可能讀者已經喚起了在讀書時期或工作中吃力學習英文﹐甚至還要死吃硬背的痛苦記憶。現在讀者聽到還要認識這麼多的外語語法﹐不就是要再學幾次英語了嗎﹖不是的﹐筆者現在請讀者放心﹐這種情況不會在這裡發生﹐因為本書並不是一本有關外語語法的專著。如果現在真要像我們平時學外語那樣的講述語法﹐這樣筆者就真要再寫幾本書也不夠了。所以﹐本章主要闡述的隻是語言裡核心部份的語法演進過程﹐引用各種同屬西方語言作比較﹐目的隻要說明整個語言發展的脈絡﹐所以說明的部份隻是改變和受過影響的語法內容。因此筆者會抓住語言中的關鍵部份並突出這個重點﹐語言中的關鍵重點就是構成語言的語法要素﹐具備了這些基本要素﹐語言就可以獲得了表達語意的功能﹐語言功能就是通過句子的方式作表達﹐對於沒有句子的語言﹐相信讀者也不會認為這是具有功能性的語言吧。句子由單詞組成﹐如果把句子中的單詞按語法的功能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名詞﹕ | 表事物名稱的詞類 |
---|---|
代名詞 | 指示我﹑你﹑他人稱的人稱代詞和指示事物和方位的指示代詞 |
冠詞 | 放在名詞前修飾名詞的指示詞﹐有‘不定冠詞’和‘定冠詞’ 兩種 |
形容詞 | 修飾名詞的詞類﹐如果修飾動詞和形容詞本身的就是‘副詞’ ﹐副詞與形容詞有相同的功能性﹐隻是修飾的對象有別﹐為簡化說明起見﹐本章將省略副詞不作討論 |
動詞 | 表示動作﹑心理活動﹑指示狀態的詞類 |
介詞 | 表示空間﹑時間﹑屬性或語法關系的詞類 |
如果把整個語言的功能結構按以上方式分類﹐我們就可以把語言簡化為以上的幾種功能性類別﹐然后把研究語言的對象放在這些方面﹐這是以單詞為對象的方式﹐至於單詞在句子中以怎樣的方式組合串聯﹐這就是句子的語法結構﹐句子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來組織句子中的單詞﹐然后才可以提供到表達語意的功能﹐假如把句子按表達功能的方式劃分﹐句子可以分為三個主體部份﹐這就是﹕
‘主語(Subject)’ ﹑‘謂語(Verb)’ 和‘賓語(Object)’ ﹐簡稱為‘主(S)’ ‘謂(V)’ ‘賓(O)’
這三個主體部份在句子中的排列順序就是我們所謂的‘語序’ ﹐語序是研究語言語法的重點內容﹐單詞必須代入到以上的主體中﹐才可能通過句子來實現有效的表達功能﹐同時需要服從‘語序’的語法法規。因此﹐筆者把‘語序’ 作為論說西方語言語法發展的核心線索﹐這裡的語序也包括有關實現語序的語法規則。
正如上文已提到過的原因﹐為了更好的說明西方語言發展的動態過程﹐筆者挑選了‘英語’ 作為西方‘印-歐’屈折語的代表﹐從它的語言發展史看整個西方語言的發展過程。英語本身因為歷史因素而成為了以古德語和法語為主的混合語言﹐另外也不斷引入了大量拉丁語和希臘語的詞素和詞匯。在歷史的不同時期受過羅馬人﹑日耳曼人和諾曼底人的統治﹐所以在語言上發生了激烈的變化﹐不僅經歷過其它‘印-歐’ 屈折語的語言演化過程﹐而且語言演變的程度更加深入﹐最后令英語成為最簡化的西方語言﹐於是英語就成為了最‘前衛’ 的西方語言。因此﹐英語的演進史具備了西方語言的代表性﹐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個窗口准確了解到整個西方語言的發展﹐了解語言的演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認識思維工具的發展﹐最后認識到西方世界如何從自然語言的演進開始﹐最后發展出新的思維工具—數學符號。同時﹐英語又是我們最熟悉的外語﹐所以筆者會以英語作為西方語言的代表﹐說明一下西方語言從單詞中‘音形意’ 素的結構中發展句子表達方式的過程﹐通過了解英語的表達方式來認識英語思維所能達到的思維嚴密性。在本章的說明中﹐筆者將引用一些外語單詞和句子﹐但是為了簡化篇幅起見﹐筆者不會引用數量過多的例子﹐隻是達到點到即止的說理效果。假如﹐讀者想對那門外語作進一步了解的話﹐或想得到更多相關例子作為印証﹐讀者可以查閱有關旳外語書藉﹐為此筆者就不作太多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