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节牌坊
‘夫为妇纲’ ﹐这是说女性应完全顺从所嫁的男子﹐在行为思想上将一切以丈夫为依归﹑为榜样﹐自己则只能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在旧日的社会中﹐因为生产力的落后﹐社会上男尊女卑的现象也就大大加强了‘夫为妇纲’ 的说服力﹐令到女性循‘夫’之‘象’而行﹐维持了由夫妇组成的家庭单位内的稳定﹐至于对寡妇的再嫁问题﹐在社会上还是容许的。但到了宋代以后﹐理学盛行所提倡的道德保守主义﹐导致女性的‘贞节’ 观念大大加强。贞节观念要求女性要从一而终﹐夫死后也不能再嫁以表现妇女对丈夫守贞节 的观念。在明清时期﹐朝庭为了鼓励和提倡这种‘妇道’ 风气﹐多数以树立牌坊的形式进行表彰﹐而表彰之人可能已经不在世﹐但立下的牌坊却是一个有形有实之‘象’ ﹐代表了表彰之人的道德风范﹐也就是把这种属于精神思想内涵的‘象’ 可视化后﹐成为真正的‘图像’ 。‘象化思维’ 中甚至是目不识丁的百姓也可从眼看的‘牌坊’ 或活人所成的‘象’ 中﹐领略贞节的内容﹐又或是从耳闻的事迹中凝聚这贞节的‘身影’ ﹐以作‘循象而行’之用。为‘节妇’ 建造牌坊的目的﹐可以下图表示:
除了表彰贞节的牌坊外﹐也有表扬其它德行的孝义坊、孝女坊、棂星坊、功德坊、德政坊、报恩坊等。牌坊的结构都是高大华美并具有较高的雕刻工艺水平﹐能予人深刻的印象和有一种向往的号诏力。在历史上所出现过各种表扬德功的牌坊的数量之多﹐种类之广﹐可以形成了一种所谓‘牌坊文化’﹐而这正是‘象化思维’ 中‘布象’ 模式的反映﹐而牌坊表扬的对象往往已不在人世﹐所以这就是‘人物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