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象
在本节中﹐我们将对‘象化思维’以‘人生象’ 作 ‘循象而行’ 的行为方式进行总结。我们把本书中提及的所有‘象化概念’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统治者’ 所‘布’ 的象﹐而另一类就是相对于个人﹐以人性欲望的满足为基础的‘人生象’ ﹐这些‘人生象’ 对个人存在着更巨大的吸引力﹐因为这些‘人生象’ 是直接或间接与人性本能欲望挂钩的﹐对这些‘人生象’ 的追求有着对‘人性满足’ 的潜在动力﹐这是与身俱来的人性本能。 正如现代经济学理论就是建筑在‘人是利益的极大化者’ 这一基本假设上﹐而发展成的理论内容。如果﹐我们否定了这一点或有朝一日﹐人类发现这一点不再是人类的本质的话﹐现代的经济理论大厦也随之在瞬间倒坍﹐所有建基于这一个经济学假设的结论和理论也成为无效的理论 。可见﹐人类进步的动力实际上就是来自于对人类的天性追求﹐任何一种外力也不可能扭转这种人性的大趋势。又例如﹐‘性欲’ 是人性中的重要追求﹐所以不论古今﹐最吸引人的娱乐或是利益交换都没有离开‘性’ 的内容﹐现代文明如何发达都没有把人从这方面的兴趣上引领开去﹐反而以现代科技文明重新包装‘性’ 话题或‘性’ 产品﹐因为这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力量。
在‘象化思维’ 的历史中﹐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天下百姓所布下的‘象’ ﹐除了‘父为子纲’与‘夫为妇纲’ 带有人伦天性之外 ﹐基本上再没有一个与人性相关﹐甚至乎为了树立合乎道德标准的‘人间象’ ﹐把官员的利益收入压到‘非人’的地步﹐完全莫视了人性的物质欲望﹐以扭曲人性的欲望来服从道德中‘安贫乐道’ 的内容﹐以此向地方百姓做出‘不谋利益﹐只求安份守已’ 的行为表率。这些违反人性的做法﹐自然在骨子里就得不到人性的欢迎﹐于是整个社会的前进动力就转移到‘人生象’ 的追求上。如下﹕
上图已经总结出与‘人性欲望’ 有关的‘人生象’ ﹐这些‘人生象’ 都是一个个的‘象化概念’ ﹐它们当然带有‘象化概念’ 的所有特性。‘象化概念’ 一旦形成后﹐它就有可能作无限的扩张。而对于新事物的认知﹐‘象化思维’ 的模式就是以现有的‘象化概念’ 与新的事物作‘取象类比’﹐最后把新的事物归入到某一个现有的‘象化概念’ 中作为认知的结论﹐同时现有的‘象化概念’ 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扩张开去。
在‘象化思维’ 的生命里﹐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可以通过‘人生象’ 作为认知的根据﹐也就是说都能够成为对‘人生象’ 的追求。当人加入到学校﹑机构﹑公司或部门中﹐都可以是一个‘出人头地’ 的机会﹐如果不能加入以上的任何一个单位﹐以自力更生的方式营运生意也是一个在社会上‘出人头地’ 的机会。假如在这个社会或国家中难有容身之所﹐漂洋出海也是必要的选择。能够‘出人头地’很自然也拥有了‘富贵’ ﹐当人生完成了求学阶段或根本无机会求学﹐也是时候向‘富贵’ 的目标迈进了。不能做生意﹐也要成为专业人士﹐最起码都要干坐办公室的管理工作﹐职业的分工和等级对‘象化思维’ 而言﹐往往只是‘富贵’ 程度的差别﹐或者存在着‘出人头地’ 的机会高低。‘行行出状元’ ﹐只要得到‘富贵’ 就可以‘出人头地’ ﹐不需考虑现在是否身处海外﹐以何种谋生方式生活﹐只要最后能‘衣锦还乡’ 就可以﹐所以也可以‘笑贫不笑娼’。‘寿’ 也是一个与生存有关的‘人生象’ ﹐所以‘象化思维’ 特别注重‘及时进补’ ﹐到了一定年龄就要讲究‘养生之道’ 。
至于﹐对不能纳入‘人生象’ 的事物﹐以‘象化思维’ 模式而论﹐就可以不需要理会﹐它们无非是‘其技巧淫’ 而己﹐‘其技’ 中的知识和事物被贬为‘巧淫’ ﹐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与道德无关﹐其实也是与‘人生象’ 的属性无关。更主要的原因是﹐‘象化思维’ 的模式对解构新事物背后的原理无能为力﹐要想探索事物的原理﹐只有‘量化思维’ 的方式才能做到﹐这就是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所以‘象化思维’ 只能够专注于‘人本哲学’ 和‘玄学’ 的研究。既然对新事物没有分解认知的能力﹐人生的各个阶段和境况也可以通过‘人生象’ 来简单概括﹐生活的内容就成为了在‘衣食住行’ 上的追求﹐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被认为‘还处于‘口欲’阶段’ 的原因。‘食得是福﹑穿得是禄’ ﹐白天在社会中竞逐‘富贵’ 与‘出人头地’ ﹐晚上或假日就是享受‘富贵’ 果实的时候﹐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富贵’ 不够﹐就再努力一点﹐加个班或是打多一份工﹐平时的闲谈也是‘出人头地’ 与比个‘富贵’ 为主的内容﹐还有关心怎样才能吃得好。因为‘吃’是在享受‘富贵’ 的果实﹐正所谓‘辛苦赚来﹐自在吃’ ﹐这也是所谓的‘民以食为天’。在传统上对人的问候﹐往往也以关心对方‘吃过了没有(用过膳没有) ﹖’作为开场白。而且‘吃’也是养生长寿的一部份﹐更直接的是对‘食欲’ 的本能享受。‘象化思维’ 未能享受到从‘量化’ 模式下探索新事物的刺激感﹐所以在‘循象而行’ 的引领下﹐还是要以‘人生象’ 作为满足。
对于‘富贵’ 的‘人生象’﹐广东人还有一种观点﹐可以作为‘富贵’ ‘人生象’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就是‘搵食’ 的观点。‘搵食’ 是广府话方言﹐意即‘找吃’ ﹐原意是指动物为生存而到处找食物。‘搵食’ 这句话作为广东人一种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这说明了这是十分受广东人重视的观点﹐一种重要的‘人生观’ 。作为‘象化思维’ 的‘人生象’﹐ ‘搵食’的意义如同‘富贵’ 一样﹐就是一种人生的目标﹐但它更深刻的指出了生存的必要行为﹐这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是为生存而奔波﹐通过劳动﹑工作或任何方式来换取足够的物质维持生计。动物所找的食物﹐其实在人方面就是‘金钱’ ﹐‘金钱’ 在人类社会中可以提供到人类赖以为生的物质﹐‘搵食’ 其实就是‘赚钱’ 之意﹐这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这样对‘搵食’ 的认知过程﹐就如同‘象化思维’ 对一切事物的认知方式一样﹐首先从身边的事情开始﹐基于已有的‘知识’再对人类的生活作‘类比’认知﹐最后得到以‘搵食’ 为属性 的生活认知。因为﹐传统的生活是以农业生产的形态为主﹐传统广东人也生活在与大自然严密接触的农业环境中﹐所以﹐认知就从身边的自然环境开始﹐这就是对身边动物如小鸟﹑禽畜的生存活动开始﹐如下﹕
从对大自然动物的‘取象类比’ 中﹐总结出‘搵食’ 这一个‘象化概念’ 作为结论。之后﹐再以此对‘人类的生活’进行认知﹕
因些﹐生活就是‘搵食’ —赚钱﹐人类需要为生存而‘搵食’ ﹐只要以‘搵食’ 对任何的工作﹑职业和生存方式作认知的话﹐‘象化思维’ 都会发现它们中带有‘搵食’ 的属性﹐也都是‘搵食’ 的一种手段﹐相反﹐与‘搵食’ 无关的事情﹐也就不需要在上面花时间了﹐广东人称之为‘唔等使(没有用的) ’﹐所以﹐人生的意义只要努力赚钱就可以。于是﹐‘搵食’ 就成为了人生的目标﹐也基本上是人生的全部意义 ﹐就像‘富贵’ 所体现的人生意义一样 。这样﹐‘搵食’ 如同‘富贵’ ﹐也成为了‘象化思维’ 的广东人的‘人生象’ 了。从‘象化三段论’ 的推导模式可知﹐这种‘人生观’ 的根据在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活动中﹐对‘象化思维’ 来说﹐它具有无比的说服力﹐这的确是‘象化思维’ 模式下的认知结论。
如果﹐有一种生活方式能够令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直达‘富贵’ 的人生目标﹐那对‘象化思维’ 来说﹐也就是最理想的生存活动。人生就是追求‘富贵’﹐也就是‘搵食’赚钱﹐现在直接以‘钱’ 作游戏﹐以钱赚钱﹐这就是‘赌抟’。赌得大﹐也就‘赢’得大﹐所以中国人既是‘好赌’﹐也‘豪赌’。如同‘吃’ 的道理一样﹐‘象化思维’ 不能从认知事物中找寻到乐趣﹐也就只能返回到赌桌上﹐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获得快感和满足。因此﹐有中国人的地方往往‘麻将’声此起彼落﹐在海外的赌场里﹐也可见黑压压一片的黑头发和黄皮肤。
人生的经历中﹐除了要认知事物和确立人生方向外﹐也要学习如何生活在人群社会中﹐前者可以通过‘人生象’ 的确立来完成﹐而后者的是有关人际互动的情况﹐‘象化思维’ 选择了以‘人’ 与‘互属性’ 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量化’和明文的社会规则﹐这些也是除了‘人生象’ 外﹐影响‘象化思维’ 人生的元素﹐如下﹕
由上图可见﹐因为‘人生象’ 直接与‘人性本能’ 相连﹐所以‘象化思维’ 倾向于以‘人生象’ 的追求而非统治者的‘布象’ ﹐这就形成中国社会中存在着的‘阴阳’现象﹐在表面上是宫冕堂皇的‘布象’ 作为‘阳面’ ﹐其实在社会中更有真正影响个人生活的‘俗文化’ ﹐这就是‘阴面’ ﹐也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深层结构 。而在政治和法规方面﹐‘象化思维’ 更倾向于循人际关系﹑人的‘才德’(包括个人‘布象’﹐详情请参考专章)和社会‘潜规则(陋规)’而行。总结而言﹐‘人生象’ 产生自‘象化思维’ 对‘人性本能’ 的认知结果﹐所以‘人生象’ 既通过‘象化思维’ 模式﹐同时也以人性欲望影响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行为﹐从而成为真正决定人生方向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