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

在先民观察自然现象和事物而最终发展出‘八卦’系统的同时﹐先民尝试通过‘取象类比’ 的方式认知大自然的本质﹐于是透过构成大自然环境的五种物质—树木﹐火﹐泥土﹐金属和水(其实也是昔日的五种工程材料)﹐归纳类比出木﹐火﹐土﹐金和水(‘五行’中的‘水’与‘八卦’中的‘水’有所不同﹐八卦的‘水’主要指‘云和雨﹐天上之水’ ) 这五大‘象化概念’ 。除此还总结出这五种‘属性’之间的横向关系﹐就是‘生’ ‘克’关系(笔者称之为‘象化推演’ ﹐因为‘生’ ‘克’ 同样是一个具有‘属性’ 意义的‘象化概念’ ﹐它表示出‘象化概念’ 之间一种‘横向’的互动关系) ﹐在这个‘生克’的‘象化概念’中包含了‘五行’之间‘相生’ 和‘相克’的基本关系﹐以下是‘五行’和‘生克’的生成过程。

自‘五行’的产生开始﹐‘象化思维’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纵向的方面﹐就是不再只有如‘八卦’和‘阴阳’的纵向‘象化概念’﹐而在‘五行’系统中引入了横向的‘象化概念’ —‘相生’和‘相克’﹐在‘相生’ ‘相克’ 里﹐根据相对的关系﹐也可以具体的细分为四个概念﹕‘相生’为‘生我(被动式)’ 和‘我生(主动式)’ ﹔‘相克’为‘克我(被动式)’ 和‘我克(主动式)’ 。

现在﹐先民已具备了‘阴阳’﹐ ‘八卦’和‘五行’这三大‘象化概念’系统﹐前两者已有了转换的法则﹐那也轮到考虑‘八卦’与‘五行’的代换了﹐这不仅给‘八卦’具备了‘五行’的属性﹐而更重要的是赋予‘八卦’ 以‘五行’中横向的互动关系。

我们再通过类比‘八卦’和‘五行’ 的属性关系﹐ 总结出两者之间的转换方式﹕

在完成了‘五行’对‘八卦’的类比匹配之后﹐先民再通过‘五行’ 为现有的‘象化概念’ 来认知更多的事物﹐认知的结果可列表如下﹕

函数表示
八卦震、巽坤、艮干、兑八卦={干﹐坤﹐震﹐坎﹐离﹐艮﹐兑}=f(木﹐火﹐土﹐金﹐水) = f(五行)
季夏时={春﹐夏﹐季夏﹐秋﹐冬}= f(木﹐火﹐土﹐金﹐水) = f(五行)
西空== f(木﹐火﹐土﹐金﹐水)= = f(五行)
三﹑八二﹑七五﹑十四﹑九一﹑六数= f(五行)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 = f(五行)
⻆角音 = f(五行)
色 = f(五行)
味 = f(五行)
臭 = f(五行)
五脏五脏 = f(五行)
牲 = f(五行)
虫 = f(五行)
谷 = f(五行)
兵 = f(五行)
气 = f(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