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化符號系統」總覽

‘象化概念’的定義

 :表示‘象化概念’A。‘象化概念’﹐又名‘象化量’﹐其中的‘象化信息’為‘特征性’信息﹐又‘屬性’信息﹐也就是包含了有關‘A’’的‘特征信息’。

具有如下特性﹕

  • ‘象化概念’ 中的信息為無限
  • ‘象化概念’ 中的信息量為‘不確定’ 。
  • ‘象化概念’ 可作無限擴張(散) 。
  • ‘象化概念’ 可作無限分割。

‘象化邏輯’ 的定義

‘象化邏輯’是根據‘象化概念’的特性在‘象化概念’之間所作的符號推演。

‘象化邏輯’ 的內容﹕

基本特性與邏輯﹕

  • 取象性(‘取象’操作)﹕
  • 類比性(‘類比’操作) ﹕
  • 互屬性﹕

    ‘互屬性’關系在‘象化思維’ 中視之為‘等價關系’ ﹐也就是說‘互屬性’ 中的兩個‘象化量’ 視之為相等﹐例如手寫體的‘陽’ 字與大腦印象中的‘陽’ 相等。
  • 包容/遞進性﹕

擴展特性與延伸邏輯

以下的特性和邏輯關系是以基本特性和邏輯為基礎所作的擴展和綜合關系﹕

  • 代表性﹕
    A具有B的代表性﹐對B的作用等價於對A的作用﹐A可取代B。‘代表性’ 可以視之為‘互屬性’ 另一種的表現形式﹐其本質是‘互屬性’ 但起到進一步的表達作用﹐‘代表性’ 等同於我們日常理解的所謂‘象征性’
  • 擴散(張) 性﹕綜合了‘互屬性’ 與‘包容/遞進性’ 。‘象化概念’存在著‘擴散(張)性’﹐表現於以共同的‘象化量’為媒界向所有具有共同屬性的‘象化量’進行擴張性涵蓋。‘象化量’的擴張性可以通過以下符號表示﹕
    如下兩例﹕設A﹐B﹐C和D為四個‘象化量’﹐並且全部包括有‘象化量’a﹐因此量A以如下形式﹐根據‘象化概念’ 的‘互屬性’ 與‘包容/遞進性’同時向其余的三個量進行擴散﹕
    設A﹐B﹐C和D為4個‘象化量’﹐並且B﹐C﹐D在不同的時間相繼出現(量ab為A與B之間的共同屬性﹐如此類推)﹐因此量A可以通過如下形式分別在三個時期向其余的三個量進行擴散﹕

‘象化’語言法則﹕

‘象化語言法則’ 通過‘象化符號系統’ 主要提供到分析漢語句子的用途﹐指示出其中的邏輯關系﹐基本上隻用於漢語語言中﹐但也可以用於分析‘象化邏輯’ 關系。

  • 互動法則﹕
  • 復合法則﹕
  • 相對法則﹕
  • 消長法則﹕
  • 導致從屬法則﹕
    因為A﹐B成為C的一部份﹐如下﹕
  • 作用從屬法則﹕
    如果A對B作用后令到B與C發生關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