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首先由中國人發明, 它作為由中國軍隊的常規武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在公元前209年, 秦二世就擁有5萬人的弩軍, 當時的漢人認為弩是中原對抗四夷最具殺傷力的利器, 他們已經懂得在指揮弩軍時, 讓弩軍排成數列, 前列的在放箭后退到后排上箭, 后排的上前繼續發射, 這樣就形成了連續不斷的弩箭群, 這種做法與西方火槍排的連續發射如出一截。


(左上圖為發明於11世紀的中國'式弓', 可在15秒內發射11枝箭, 右上圖為弩的復品)

弩有不同的尺寸, 小有如手槍一樣大, 大的有如大炮一樣, 在開始時, 開弩全憑雙手的力量, 但后來在發明了裝在弩手皮帶上的雙鉤后, 弩手就可以站著用腿肌和背肌開弩, 這叫做 ‘腰開’ 。對大型的弩機, 就需要用絞車來拉弦。 弩的網格式瞄准器也是由中國人在1世紀時發明的, 它的原理與現代高射炮用的類似。 瞄准具安置在弩托的前后兩端, 分別由豎直的和水平的細金屬絲在框內彼此交叉組成。 為曾加弩的火力, 連發弩在11或12世紀時出現了, 這種弩能在一瞬間連發12支箭。


(1601年的 '多發弓'木刻圖, 可一次過發射6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