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式天文仪器
天文台是根据天文赤道坐标来安装和定位的, 这是中国自公元前2400年以来的做法, 而欧洲在采用了中国人的坐标方法前, 却使用黄道坐标系统。 中国发明的赤道式天文仪器称之 ‘浑仪’, 它的形状是一些精确刻有天圈度数的大型金属环, 然后将代表不同天圈的若干金属环在相互交叉的两点处连接起来而形成球状框架的仪器。 这种仪器内装有窥管, 人们可通过它来观测特定的星体, 窥管可沿着赤道环移动直至找到一颗星体。 中国人以 ‘天极’为中心把天空划分为28个天区, 称为 ‘宿’。 在找到星体后, 就可以读出标在赤道环背后面相对于它垂直的子午环的度数, 这个度数就表示了星体在沿赤道上的准确位置, 也指出了它所属的天区, 通过这种方法, 中国人就可以非常精确的绘制星图。

(浑仪结构示意图)

(郭守敬建造的浑仪(浑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