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往後人類進入新冷戰時代 – AI競賽

昔日的舊冷戰時代,發生在東西兩大陣營的主角,美國與昔日蘇聯(今日俄羅斯)之間的軍備競賽。當時核彈的出現,成為劃時代的新武器,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的足可以毁滅全人類的武器。

當時的核武戰略是一旦核戰爆發,就馬上向對方投向盡可能多的核戰頭以確保把對方所有的核子力量一次全部消毁,這就是「一次打擊」。 但是被擊一方可能還有彈頭可以在「一次打擊」下存活下來,所存活的核力量也就可以向對方作報復性的毁滅打擊(據說只要剩下200枚彈頭就足以毁滅對方),這就是「二次打擊」。因此,美蘇兩國為了保證二次打擊力量而盡可能地生產足夠的彈頭,這就出現了歷史上的核軍備競賽。這導致美蘇兩國,在冷戰時期的核軍備競賽中,雙方各生產了過萬的核彈頭,只要一方的彈頭數量就足夠摧毀地表文明至少6次,其背後的心理因素就是不相信對方所公佈的數字,為了確保生存就只能確保消滅對方,永遠確保自方處於超領先地位。這是一種人類天性中的不信任和與生俱來的焦慮感,至於行動產生的後果或副作用,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幻想中的生存和對死亡的恐懼感已遠壓一切。

來到今天,主⻆變成了兩大最强經濟體 – 美國和中國,同樣是意識型態的對立方,人類又出現了另外一種新武器 — AI人工智能。筆者稱其為武器,因為AI可作為攻擊武器的靈魂,又同樣可作為產品的核心驅動,在商業市場作競爭的工具,總之可成為一切產品與武器背後的推動引擎,不論在戰場或在商場上都可以打擊甚至毁滅對方。不過這次有點不一樣,就是人類還没有像當年目睹廣島原爆和實驗場上的核爆那樣,具體地深諳核彈可造成的毁滅性,AI對人類的威脅都只是科幻小說或電影裡的想像情節,所以對後果的恐懼基本上是談不上的,這就不像當年美蘇兩國領導人那樣「深明大義」,只要第一枚核彈打出,不論落何方,雙方乃至全人類都只能面對同一個命運,這就是毁滅與死亡,這裡永遠没有贏家。就是因為這種清醒的忌憚意識,也同時阻止了核戰的發生。可是今天,後果不明、没有切身體會,一切說三道四只是全憑想像,但另一邊的被超越、被征服、被毁滅的心理郤是真實而「迫在眉睫」的。只要大國一天存在、假想敵還在,那就「必須」要不顧一切地開發,反正自己不做對方一定會做,萬一對方超越了自己,這後果哪個領導層可以負擔得起。

不過,開發AI就像生產核軍備一樣,都是要錢的,而且極其昂貴。當年美國就利用軍備競賽在經濟上把蘇聯拖垮,直接導致蘇聯解體。今天,微軟就一舉投了10個億在OpenAI上,所以現在我們才看到ChatGPT的出現,而且我們還可以免費試用。AI的開發已經不是以一國的財政可以支持的,只有利用資本市場規律,以國家鼓勵與支持企業的方式展開,但投入必須要有收入和回本,不然就不可能持續發展。其中就要像微軟一樣,「迅速」地把開發的產品以第一時間投入市場(在微軟產品中嵌入AI如ChatGPT)來收回成本以支持持續的開發計劃,至於甚麼必須要有充足測試風險估算的,那可是花錢費時的,就讓消費者用戶們權充一回白老鼠吧,後果如何?那就留給小說家們想像,也好作為下一部創作的題材;作為後台的國家,焦慮感一時可以得到了止壓,一個完美的循環得以閉合了🙏。

遠方有一位站在巨型廣告牌下,剛還處在嚴重焦慮感中的家長,正透過窗戶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認真」上補習,現在,他終於可以暫時舒了一口氣。把鏡頭拉近,原來巨型廣告牌是這樣寫著:
「您來,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 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競爭對手!」